劇情簡介:敏秀是一位大體化妝師,幫殘破的屍體修補完整是她的工作。在冰冷的小房間內面對一具具遺體獨自作業,心中和遺體的靈魂對話(也可能是自問自答),完工後看著死者家屬望著遺體露出哀傷又安慰的神情……敏秀習慣這樣的生活,沒什麼喜愛或討厭,對死亡也淡然看待。
直到某天,她面對一具大體。她的高中老師,陳庭。
面對陳庭,勾起敏秀學生時期的甜苦歲月。敏秀高中時父母不和,家裡氣氛緊繃。陳庭的出現安撫敏秀纖細的心,兩人更擦出感情火花。可是這段火苗在種種原因下熄滅……
處理陳庭的大體,讓敏秀接觸到陳庭的先生聶城夫。也片段得知陳庭婚後的生活……聶城夫本是陳庭的精神科醫生,在診療過程中愛上她而結為連理。但聶城夫卻苦惱於無法理解陳庭的心。所以他接近敏秀,渴望從敏秀身上獲得陳庭的片斷過去……
一位刑警小郭闖入敏秀的生活,告訴她陳庭的死不單純,聶城夫也不單純。於是敏秀和小郭建立起合作關係,調查聶城夫。而敏秀也想得知陳庭婚後生活的片斷而和聶城夫有些微曖昧……
陳庭死於自殺?理由是什麼?隨著小郭和敏秀的調查,敏秀發現,真相並不單純,而且也連結到自己的過去……
藉由死亡來探討人,與人生。這是《命運化妝師》的主題。
看完後,我的感覺很複雜,對於影片的評價也是複雜混亂的。因為有讓我讚賞之處,也有讓我感到不對勁的點。
先說讚賞之處吧。我想《命》最大的優點就是演員演技成功結合配樂,塑造出寂靜又壓抑的氣氛。飾演敏秀的謝欣穎、陳庭的隋堂、聶城夫的吳中天,都成功地詮釋出角色的「壓抑面」。有網友批評片中演員演出都很木頭,但我不這麼認為。我可以感覺到每個角色在「木頭」底下的洶湧情緒。像是聶城夫在深夜告訴敏秀有關陳庭的片斷過去時,冷靜中帶有些微顫抖的語調……敏秀對下屬的見義勇為冷漠以對……陳庭對著敏秀吐出一句「我也只剩下妳啦!」的激烈口吻……場景的光影色調偏微暗,但就算是陽光灑落,也透過靜止的畫面,來詳細呈現出角色的肢體動作,讓觀眾看著她們受傷的內心。裡面只有飾演小郭刑警的張睿家演的不好,分明就是不成熟的高中生樣,完全沒有刑警的味道。(雖說刑警也百百種,但我覺得歷經警校訓練和實務歷練的警察不太可能散發出像小郭這種小屁孩的氣質。)整部影片從頭到尾,無論他的喜怒哀樂,都是一個樣:還沒離開學校的學生樣。他這部片唯一能看的就是床戲,但關鍵不在他,而是坐在他身上的女配角。XD至於扮演敏秀手下的小靜演技也很出色,與老前輩葉姐硬槓,被敏秀冷落後負氣離家……最後在與敏秀逃出夜店、下了敏秀的車後,回過頭敲敲車窗對敏秀說「謝謝」……這位演員演出小靜身為社會新鮮人的青澀、敢衝與不顧後果,最後的「謝謝」不但有娃娃音,也語氣真誠。
另外,影片有放入懸疑氣氛和推理元素,這也是吸引我去看它的原因。編劇放了兩個謎團(隋堂是自殺?為了什麼而自殺?),藉由兩個主角在陳述陳庭的過往時,帶著觀眾一起抽絲剝繭。這樣的設定我喜歡,身為推理愛好者,對「謎團」還是情有獨鍾。
來說缺點。
片名很用心地取了《命運化妝師》,可見本片的劇情應該不簡單,而且對於死亡與苦難應該會有些獨到的見解吧……
劇情是不簡單。但獨到的見解……可惜沒有。
看完後,我真的看不出陳庭有什麼特質可以讓敏秀和聶城夫對她刻骨銘心。陳庭給我的感覺是「一個老浸在自己情緒中的女人」。她太重視自己,而失去提昇自己的機會。在影片中,當敏秀與陳庭的感情被校方得知後,陳庭扛起責任主動請辭。兩人最後一次在屋頂交談,陳庭一直無法諒解敏秀棄她而去,但她卻無法體諒敏秀的困境。敏秀的父親剛剛離家消失,母親深受打擊,難道要敏秀丟掉媽媽來陪妳?難道妳要敏秀在校務主任和媽媽面前大方承認自己愛老師?妳又能給敏秀什麼呢?最後陳庭問一個很無情的問題:「我要去台北,妳要不要來?」陳庭的自私完全展現。倒是敏秀腦袋清醒,她拒絕陳庭,為了媽媽。我想是這樣的抉擇,證實敏秀比陳庭堅強,他願意面對苦難。而陳庭選擇逃避,於是一直難過,最後走向自殺。
陳庭失去敏秀後,又幸運地遇到一位深愛她又有心去了解她的聶城夫。人生中遇到兩位深愛自己的人,這不就是幸福嗎?或許愛妳的人未能全然了解妳,但當他努力去接觸妳的內心時,妳心中不會有暖意嗎?只專注在得不到的人事上,而忘了當下所擁有的好緣,所失去的東西不是更多嗎……殺死未出世的孩子,讓老公情緒崩潰……只會專注在自己情緒上的陳庭,值得身邊的人去深愛她嗎?
聶城夫,一位癡情男子。他的精神分析在陳庭身上全都無用,他再努力也無法了解陳庭,他不知道原因在哪。最後他恨起敏秀,他認為是敏秀與陳庭的那段情破壞了他與陳庭的關係……專業的精神科醫生,在感情問題也失去理智。因為深愛陳庭,讓他不願去責怪陳庭,而把責任往敏秀身上丟。但這也讓他無法跨越生命中的牆壁。問題核心就是陳庭ㄚ!你怪敏秀有啥用?敏秀真是躺著也中槍~~影片中的聶城夫有滿滿的情緒,卻沒有一絲的理智。
敏秀後來回去母校,坐在當年的音樂教室中一邊回憶一邊流淚,想著與陳庭的點滴……哭完後就離去了。我在想,敏秀日後是走向更陽光的地方?還是持續停留在自己的小蛋殼中,對旁人依舊疏離?我悲觀地認為是後者。畢竟從影片中我看不到敏秀有什麼新的領悟與體會,有的也只是情緒。回憶著往日甜蜜,也哀慟其逝去,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
宣洩情緒和走出傷痛是兩碼子事,人要有所領悟,把思維做提昇,然後用行動來堅定思維,才能走出傷痛。不然就只能在累積情緒與宣洩情緒間無限迴圈。但是,無論陳庭、聶城夫、吳敏秀,他們都只做到前者。自己栽進了情緒不想出來,連反省都拒絕了。反倒是配角小靜,我還覺得她以後會有機會過的比現在更好更快樂。因為那句「敏秀姐,謝謝」。
影片的末尾,當敏秀走過教室走廊後,一位女學生匆忙地從某間教室跑出來,進入自己的班級,就跟當年的敏秀一樣。看到這裡我有點難過,這似乎意味同樣的事情依舊重演,是否這位女學生也得遭遇和敏秀一樣的痛苦?而在這部缺少提昇與自省的影片中,同樣的痛與打擊是不是只能無奈地一屆傳一屆,持續許久……
希望不是這樣。
如果這部片的劇情可以加一些提昇與反省的元素,那我絕對把本片列為90分的大作。但最大的致命傷就是劇情,所以我只能給79分。可惜了影片中傑出的演員、配樂、燈光、氣氛。
看完後,我想到一位網友在FB上面大吐苦水。她難過地表示自己被一堆人要求做這做那,自己全力幫忙後還被對方嫌。對方毫不感恩,明明是自己的工作卻全部丟給那位網友,還出一張嘴下指導棋,說那位網友這裡做不好那裡沒顧到……最後,網友說:「我只希望有人能在我口渴時給我一杯水,這樣的要求會太多嗎?」
我想,無論陳庭、聶城夫、敏秀,都很希望有人能在他們口渴時給他們一杯水。但,如果沒有人給水,是不是只能傻傻地等下去?還是自己試著打水來喝?
三人中兩人死了,剩下的敏秀還在硬撐,但似乎也沒有起身打水的意願。雖然打水的過程是痛苦的,而且自己打水喝與他人給你一杯水的感覺絕對不同,但我們要知道,不喝水是會死的。而且自己起身去打水,在這過程中才有機會碰到其他的人,才更有機會讓別人給妳水喝。
希望那位網友能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