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0772       

              http://www.myoops.org/main.php?act=course&id=2467 


    這是最近被熱烈轉載的文章,是一位David McCullough老師在衛斯理高中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主題,以及重點,都是同一句話:「你並不特別。」 

    很勁爆的主題。而我看完演講稿後,除了認同他的論點外,也有一些我的想法。


    我們活在一個強調自我的時代中。我們出生在20世紀中後段,正處於教育觀念大轉向的時刻。從以前的打罵式、軍隊式、填鴨式、嚴肅正經式、刻苦磨練式、壓抑自我服從威權的教育觀念,慢慢轉變到鼓勵式、溝通式、平等互動式、自由選擇式、輕鬆活潑式、反抗威權表現自我的教育態度。而這兩種不同的教育觀念,造就了差異甚大的兩個世代。


    今日無論美國或是台灣的高中畢業生,我想都是處在後者的教育風氣下,父母老師不輕易打罵,盡全力維護孩子的自尊。如果家庭經濟許可,絕不吝惜給予最好的物質支援,讓孩子可以繼續往上進修。而父母在相處方式上也慢慢丟棄以往的上下尊卑式態度,而改成溝通、平等、朋友式的相處作風。儘管他們很難適應。


    而在電影或流行音樂、勵志書籍中,「做自己」、「愛自己」、「實現自己的夢想」已經成了一股龐大的主流聲音。SHE的「SHERO」,田馥甄的「Love」,女王的新書「愛自己」,還有族繁不及備載……於是,在這種氣氛下,大家拼命地去尋找自己的方向,賣命似地建立特色,而每個人都認為自己跟別人不一樣,自己是獨一無二的。


    「自己是獨特的」有其正面意義,但也有隱憂。這個隱憂就是自我膨脹,而在自我膨脹的過程中,人的心開始脆化。

     人活著,一定逃不過比較。你也許不在意學校裡的排名,但你絕對在意進入社會後一次次的工作面試。一份10個人去應徵的工作,就代表只有一個人錄取,其他九人被刷掉,被刷掉的人就必須找下一份工作,不然就沒收入。沒有收入,什麼理想娛樂吃美食,都是泡沫。

   
    你無法逃避比較。別人一定會把「你的獨特、能力」和「其他人的獨特、能力」放在一起比!而這種比,往往關係到你的生存。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很獨特,自己「應該」得到最好的工作、伴侶、生活,但殘酷的是,在生活的競爭中,一定有人被淘汰,而且被淘汰的不是只有懶蟲笨蛋。有不少人是很努力又很有獨特思考的狠角色,但他們被淘汰的機率依舊不低。因為有人比他們更強!

 


    這個世界上願意努力的人太多了,天資聰穎的高手太多了,而又聰明又拼命努力的人,更多!更讓我們生氣的是,除了上述這些人外,有不少自私無能又腦殘的豬,只會玩權力鬥爭,樂於拍馬屁搞關係,卻坐上勝利者的鐵王座,宰掉那些很有能力很有人品的高手。


    於是,不少年輕人,甚至中壯年人士倒下去了。他發現自己不是全勝軍,他發現自己的絕招被A君三兩下輕鬆學走,A君還一邊唱歌一邊修修改改變成新絕招,然後用新絕招把自己打個稀爛。有多少人可以承受這種心靈打擊?尤其對那些從小順到大、進出雄中台大跟蹲馬桶一樣簡單的高手,說服女孩脫衣服比吃飯還省力的強者來說,他們怎麼受得了?


    但這就是世界的常態。子彈不會因為你是某某某就自己轉彎,別人不會因為你過去的輝煌而主動下跪。你被車撞到不死也是殘廢,無論你是IQ1800或葉問再世。你很有可能聊天打屁間寫完台清交政成大研究所考卷還不小心正取第五名,但也可能在感情路上像櫻木花道被打槍50次,也許第51次你成功了,結果那位女神讓妳戴17頂綠帽,而你之後才發現自己在女神眼中是提款機與眾多種馬中的一匹。


    這就是真實世界,好多變數,好多不確定;你定人,也被定。你很可能努力到上廁所噴血尿之後,還是慘敗到血本無歸。


    所以,每個人,包括我,都要知道自己的渺小性。這世界上有太多比我強的人,也有太多的殘酷變數。我的身分獨一無二、無可取代,但我的能力與態度隨時都會被取代。我的美好生活隨時都會失去。魔鬼隨時躲在細節等著咬我一口。


    當一個人了解到自己很渺小,他就會謹慎謙虛,步步為營。他會珍惜每一個點點滴滴的成就。


    但是,只知道自己很渺小的人,會走向悲觀、沒有幹勁,苟且活著,趨樂避苦。尤其是,他們不相信自己能改變什麼。「不可能」會成為他們的口頭禪,「以不變應萬變」是他們貌似高深實則無能的唯一生活原則。這些人,好一點的,就是守成,但不會有更大的進步,不會有開創性的作為。這些人不太會有恐怖的破壞性行為,但是,社會上這樣的人一多,就會停滯不前,而且會阻礙後進,阻止人與團體的進步。這種人往往是既得利益的維護者,改革的劊子手。

    所以,人還是要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舉例來說,我目前看了200本推理小說,也看出一些自己的心得和靈感。這些心得與靈感得來不易,每一點滴都是歷經辛苦思考與持續閱讀慢慢累積起來。這就是我的獨特性,我獨自開發出來的武器,我的自信來源。但是,我也要知道,推理這個領域上,有不少耕耘數十年的前輩,他們看的推理小說是我的10倍超過,他們寫的文章包含數十年的人生觀察與心得靈感。他們不但聰明,而且肯拼。我的心得靈感,隨時都有可能被他們打垮。我費盡心思想出的理論,可能他們20年前就想出來了,甚至比我更全面深刻。


    這就是我的渺小性,不用去爭論公不公平,生命本來就有很多不公平。但我也不必感到自卑與渺小。同樣熱愛推理,有人偏愛社會派,有人鍾情暴風學山莊。有人狂熱古典推理,有人研究科幻融合推理,有人追求推理皮人性骨……不同人不同愛好,得到的靈感心得也不同,建立的目標也不同,對每個領域的貢獻也各不同,但都很重要。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獨特的一面,對吃的品味、對音樂的愛好、對異性的要求……但我們也有隨時被取代的一面,工作上、異性交往上、小說創作上,甚至是人品上……如同DAVID老師所言:「你(和我)並不特別。」


     所以,我認為,一個人必須認知到自己的「獨特性」與「渺小性」,讓自己抱有自信的同時又能謙虛。這樣才能穩健地、積極地、持續地進步,才有機會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才能真正的「做自己」。無論你是18歲還是80歲,不管我處於人生高峰或谷底,都要時刻提醒自己。別忘了……

 

                                                            Mario 2012 6 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由時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