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少女墳場封面.jpg

 

    故事介紹:啟聰學校的資深老師「荷絲瓊」和年輕實習老師「梅蘭妮」正開校車載著八名聾人學生趕去參加手語詩表演會,在途中遭到三名逃獄重刑犯脅持。匪徒脅持校車逃進一間廢棄屠宰場,十名師生成了人質,命在旦夕。而屠宰場外有州警包圍,後方是阿肯色河,無路可逃。

    重刑犯首領「韓迪」冷血兇殘,異常狡猾。在他精心策劃下,三名匪徒成功殺警越獄,卻因為意外事故而被困在屠宰場和警方對峙。韓迪以十名師生作為籌碼,向警方提出各種限時要求,並揚言如果警方不從,他就槍斃人質;警方超過規定時限滿足要求,他也要槍斃人質。

    FBI人質談判專家「波特」豁出全力和韓迪諜對諜,兩人交談的每一句話都機關算盡,殺機四伏。但他除了要對付詭詐的韓迪外,還得同時擺平不守規矩的媒體、愛現的政客、擅自行動的州警等諸多麻煩。每一個麻煩都可能造成談判失敗,人質傷亡。波特面臨前後夾擊,心力交瘁。

    這時,原本趨於穩定的場面突然暴走。韓迪當著警方面前槍斃一名人質;荷絲瓊老師受不了刺激而精神崩潰,還遭另一名匪徒強姦;多名聾啞學生情緒失控,還有學生想拿刀行刺匪徒……實習老師梅蘭妮一方面照顧學生,和歹徒交涉;一方面她想盡辦法連繫外界,尤其是要警告那位只有一眼之緣的大叔警探……她也瀕臨崩潰。

    廢棄的屠宰場,是否又會重新啟動,成為少女們的墳場?

    心得:

    多數台灣讀者應該沒聽過傑佛瑞迪佛這個名字,就算在台灣推理界他也未必家喻戶曉。不過不少台灣人(尤其是6、7年級生)一定知道他其中一部作品,就是被改拍成電影,由丹佐華盛頓和安潔莉娜裘莉主演的「人骨拼圖」,而這也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受歡迎的「神探萊姆系列」的第一集。

    迪佛作品的最大特色是「緝凶過程」,透過驚悚又快節奏的追兇,展現出偵探與兇手的諜對諜。他筆下的兇手每一個都不含糊,都有本事把鑑識團隊或人質談判專家或表意學專家或精神科醫師耍的團團轉。為了讓緝凶過程精彩又不落入公式,迪佛在每一本書都會放入大量專業知識,用這些知識來塑造詭計。作品之間幾乎不重複。像「空椅」中的昆蟲學;「藍色駭客」裡的電腦知識;「沉睡的娃娃」中的邪教行徑和教主操控信徒的模式。

    而本書「少女墳場」的主題是「聾人世界」和「人質談判」

    人質談判常見於警匪電影,觀眾不陌生。該如何把這老主題寫的精彩?迪佛著重在建構一整個鉅細靡遺的警匪談判過程,尤其是談判團隊在擬定各種策略,作出判斷,發布命令的所有思考經過以及小組討論。另外也安插不少突發狀況來製造緊繃場面。而讀者在享受刺激的故事同時也會訝異於警方有不少關於人質談判的決策思維和自己想的差很大。這就是看迪佛故事的另一種樂趣。

    像是:談判專家最主要目的是制服匪徒,拯救人質並非最優先。人質?救一個算一個。就如波特所言:「每件人質談判都是進行中的兇殺案。」當他的想法被其他角色(相信也包括不少讀者)挑戰時:「你願意犧牲她們?她們只是小女孩。」波特的回應:「怎能憑這一點做價值判斷?如果今天放了韓迪,明年他可能又綁票殺人,難道日後被韓迪殺掉的被害者性命比現在這些少女不值錢?我必須把人質當成已經死亡才行。假如我把人質性命擺第一,我一定無法執行任務。

    另外,現在的讀者觀眾都知道匪徒和人質有可能產生斯德哥爾摩情愫,但很少人知道談判專家和人質之間也會有斯德哥爾摩情結。「對人質產生斯德哥爾摩情愫是談判員的大忌,也是處理警匪對峙的首要規則。必要時,他必須能隨時犧牲人質。」說到匪徒,迪佛的描述也耐人尋味:「沒錯,他們的確會在策略和動機方面撒謊(我也一樣),不過談到自己時,個個說的全是顛撲不破的事實:希望、幻滅的夢想、仍渴望實線的美夢,親人、兒女,痛徹心扉的敗筆。」

    這些知識扣合著緊湊劇情,沒有故意說教之嫌。類似的精采之處很多,在此不贅述。

    2.

    書中另一主題「聾人世界」方面就略為沉悶,屠宰場內部人質和綁匪互動並不吸引我,只有女主角梅蘭妮的內心獨白有看點。反倒是談判團隊蒐集到關於聾人的資訊並用以設定救人對策的過程還蠻精彩,讓讀者比較能順勢吸收進一些略為龐大的聾人資料。簡單說,聾人世界也有血統劃分,天龍貴族和化外之民的待遇就差很大。每個聾人都不是自願耳聾,同時也無可奈何地被其他聾人階級劃分,日後他們也學會怎麼劃分其他聾人。女主角夾在聾人與聽人(正常聽力者)兩個群體中,尋找自己的定位,同時也想盡辦法活命。

    梅蘭妮接近十歲才耳聾,由於領受過聲音的美好,讓她一直容不進聾人世界。但聽人們也不接納她,成了夾心餅乾。雙重邊緣身分加上被匪徒挾持,對她造成衝擊,讓她內心開始在光與暗之間擺盪。

    3.

    迪佛的作品,像林肯萊姆之類的「系列小說」等等,幾乎是皆大歡喜結局。過程雖然緊湊,但讀多了也慢慢能看出其中套路,導致系列作的精彩度逐漸下滑。作家顧慮讀者支持度,在創作時就設下不少侷限,這是不少系列作的問題。也難免,要寫出受歡迎的系列作很不簡單,作家好不容易創出一個招牌,當然不希望它短時間就沒落。

    相較之下,創作非系列作品就相對自由些。反正作家不打算讓主要角色在其他作品繼續上場,那這些角色的生與死,幸與不幸,作家要怎麼捏怎麼揉就沒啥顧忌了。像法國驚悚作家葛紅杰就從來不寫系列小說,每一本作品都是全新角色群上陣,隨他殺,任他搞(當然他的書最後還是走上套路化)

    「少女」是迪佛的非系列作品,也是他所有作品中罕見的黑暗劇情以及非皆大歡喜的結局。在他的非系列作品中,「不眠的紅月」和「野獸花園」是屬於比較不黑的結局,「謊言謎宮」和本書就比較黑暗。而「少女」的黑暗度又勝過前三者。

    重大事件會造成人們不同的影響,人的行為更會形成相互衝擊。韓迪的殘暴狡猾也對談判員和人質產生影響,雖然大家都知道不要作惡,但情感上卻不知不覺開始黑化。有人能及時抵擋住,有人卻越陷越黑。迪佛在本書中很罕見地不講情面,給重要角色發便當毫不手軟(他在大多數作品中沒那麼無情)。劇情中也出現強姦情節,這也是迪佛在其他作品中還沒出現過的重口味,搭配本書發生的虛構場景「烏鴉嶺」,讓讀者產生一種感同身受地絕望。烏鴉給人的聯想就是寂寥、衰敗、沒有希望,加上中文版的紅色封面,居然有一種「沉默之丘」的氣息。

    4.

    故事的最後一章有三個爆點,讀完後我花了一段時間才平復心情。結局有三個爆點,每個爆點都夠嚇人,迪佛真的誠意滿滿。喜歡黑暗劇情或是警匪對峙的讀者,不要錯過本書。茉莉二手書店還有三本庫存,每本49塊。 ^^

    推薦:5顆星。

    Mario寫於2020.3.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由時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