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極惡三部曲圖照  

1.成書背景

       「死亡黑線」是葛紅杰第五本著作,發表於2004年。距離前一本「狼的帝國」只隔一年,但相差一年,卻是葛紅杰創作方向與自我突破的分水嶺。

       從出道作「鸛鳥謎蹤」到第四部「狼的帝國」,可說是葛紅杰創作生涯的「摸索成長期」。讀者可以看到他在這四本作品中不斷在陰謀詭計、劇情編排以及人物設定上做各種嘗試,想把不同的寫作元素和各種領域的知識作融合。而他成長迅速,除了「鸛鳥謎蹤」前三分之一部分有一段不短的冷場,「秘石議會」的劇情在最後三分之一太往靈異領域暴衝之外,這兩本其他表現都不俗,而另外兩本「血色河流」和「狼的帝國」則是洗練的優秀作品。

       而他從頭到尾唯一沒變的就是文筆:隨心所欲地在冷酷、低級、優雅、誠實、感傷、殘暴間遊走,使用各種讀者想像不到的簡短比喻,筆調鋒利像一把刀,想刺哪裡絕對命中。而他能如此瀟灑,關鍵在於他最強大的武器就是「寫實」,每本小說的劇情中所涉及的知識領域他都做足功課,把大量的資料和知識簡短、適時地講述出來,有如記者發表在報紙上的稿子。而他的描述相當具有臨場感,從各國景色,城市鄉村百態、監獄、洞穴、靈骨塔、核電廠,到兇案現場和被害人死狀,或是動態行為如家庭虐待、毒癮發作、性折磨、難民從土耳其偷渡到法國的慘狀……各種情節詳細到有如現場直播,讓讀者產生強烈的壓迫感而呼吸困難,而且他不必用到任何形容詞。這歸功於他曾經擔任過數年國際記者,不但跑遍世界各地,也曾深入報導社會、各國各領域各階層的新聞,累積了豐富的知識,也練就出他收集、消化資料以及下筆的綜合功力,他的能力也得到「路透獎」和「世界新聞獎」等法國重要新聞獎項的肯定。

       歷經四部作品的「磨刀」後,葛紅杰以第五作「死亡黑線」正式宣告他的成熟,他即將到來的創作顛峰。而他也設定出寫作目標:完成「極惡三部曲」,用三本小說,深入探索邪惡的根源。而「死亡黑線」(以下簡稱「死」),就是「極惡三部曲」第一部。

2.劇情特色

       「死」不同於葛紅杰的其他著作,差別在謎團。葛紅杰其他作品的謎團著重在尋找「兇手」和「行兇動機」。當兇手現身後,故事也差不多接近尾聲,頂多等兇手自白一下動機後就劇終。但是「死」的兇手在第一頁就上台,姓名身分行為都讓讀者看光光,但他拒吃誠實豆沙包,不玩自白遊戲。他的行兇手法和殺人動機通通是謎,真相鎖在他的大腦,沒人能開啟。而主角想開這個鎖,於是扮演狂熱信徒去接觸兇手,把他當神拜,向他討教殺人手法。而兇手也樂的丟線索給主角追查。故事由此展開。

       這樣的劇情編排透露出「極惡三部曲」的重點:抓到兇手不等於完結,反而是「探索邪惡」的開始。而謎團也跳脫表層的「兇手是誰(Who)」,更進一步去追查「行兇手法(HOW)」。而追查出手法後又牽扯出「殺人動機(WHY)」之謎,最後則浮現出一道「連結」殺人動機和行兇手法的關鍵謎團:「為什麼要用這種行兇手法去殺人?」而這個連結存有殺人狂的中心思想,他的邪念根源。最後的真相。劇情有如解剖,但不是解剖人體,而是人心。

       而葛紅杰又設下一個謎團:主角年輕時期涉入的兩件懸案,好友和女友先後慘死,真相為何?當找出殺人狂內心的殺人祕密後,有如影子般黏在主角身上,影響他一輩子的兩件懸案也跟著水落石出。這樣的劇情安排也暗示著邪惡有其「共通性」、「普世性」,並不能單純歸罪於「某人不正常,某人是魔鬼」。

      而書中的謎團是環環相扣,從「行兇手法」到「殺人動機」到「為什麼要這樣殺?」到「影響主角的兩件懸案」,主角和讀者必須解開一個謎團,才能得到下一個謎團的線索,有如打電玩闖關。這種創作手法很高難度,需要相當縝密的邏輯。但這種剝洋蔥式的謎團正呼應了小說想表達的主旨。

       除了追查真相外,由於主角馬克是偽裝成崇拜者的身分和殺人狂通信,所以他必須一邊扮演仰慕殺人狂的女大學生,同時又要一邊拆解殺人狂給的線索,一邊追查,所以整個故事穿插大量主角算計兇手同時又自己接近精神分裂的場景。而到了中後段兇手發現女大學生是一場騙局,決定出手獵殺後,故事馬上成了諜對諜好戲。這些元素都讓故事動態化,有如動作電影,過程沒有冷場。

3.「死亡黑線」的定位

       「死」是葛紅杰被中譯的七本作品中,唯一一本不是著重在「找兇手」的小說,所以別具特色。極惡三部曲的另外兩部「地獄誓約」、「惡欲森林」,雖然又回到「找兇手」的劇情模式,但其風格也不同於「死」之前的著作。除了延續「找兇手」的風格外,這兩本也承繼了「死」的特色,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去深入探索「邪惡的根源」。「邪惡的根源」是「極惡三部曲」的共同謎團。

       「地獄誓約」的主題是「邪惡力量,是否來自另一個黑暗世界?」。葛紅杰用科學結合宗教學、心理學、魔鬼學的角度去研究撒旦與地獄是否存在,也深入剖析瀕死經驗的另一面,試著對這個謎團找答案。

       「惡欲森林」的主題是「邪惡是否為遠古人類的普遍行為,並且遺傳給後代?」。作者從遺傳學、人類考古學和精神分析論、自閉症等領域切入,去討論「邪惡是否會經由基因傳給後代?」、「是染色體決定了人的善惡,還是人一生的善惡性格最後儲存在染色體中?」、「人的邪惡是因為生理上的缺陷?」、「戀母殺父罪惡感理論難道是古老人類的實況?」等謎團,而最後的「古老民族是否還存在於現今世界某處?」更是攸關人類文明存亡的謎團。

       從「死」開始,葛紅杰寫作的主題大幅轉變,所動用的專業知識橫跨數個領域,更勝以往,討論也更深入。這也讓他的小說厚度劇增。而目前他已完成「極惡三部曲」,這三部曲也成為他的文學代表作。

4.感想

       自古以來,「研究邪惡」一直都是頗具吸引力的領域。有人為了打垮邪惡而去研究它,有人則單純著迷於邪行而研究。主角馬克就屬於前者,而他也付出慘痛的代價。

       「研究邪惡」有其危險性,因為研究別人的邪行邪念很有可能會呼應到你心裡面的創傷或不愉快的回憶,讓你不知不覺被吸進去,捨棄掉希望或其他一些正面的人格特質,或是不再相信人性中美善的一面。

       而人總是脆弱,具有原罪。當他人的邪行邪念呼應到你身上的原罪時,會讓你樂在其中,而不願反省,悔改。甚至連認錯都不屑。這,就是邪惡控制你,掌握你的手段。

       當你研究邪惡,小心別被邪惡反噬。

 

                                                                         小熊貓 2015.9.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由時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