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些成語匯集了古人數百年來對教育和人格發展領域的觀察,像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浪子回頭金不換」、「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三歲定八十」、「孟母三遷」、「少年得志大不幸」等等都相當精準。
像「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浪子回頭金不換」、「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都在強調偏差的思維與言行模式難以更動。所謂「浪子」看似瀟灑率性,實際上是年少就不學好,累積一堆壞習慣,灑脫的表面下是品性與技術基礎都沒紮穩,然後用這種半調子的能力態度進社會注定浪蕩終生而一事無成,一事無成還算好的,闖禍坐牢負債被人砍都不意外。人在早年養成的壞習慣相當難改,而且往往持續最少20年。除非經歷重大事故,不然可能連改正的動機都沒有,甚至連意識到問題在哪都渺茫。但就算有心想改只怕也力不從心,幾十年習慣已内化成部份人格,慣性的力量有多難纏每個人都很清楚,所以才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看著自己珍貴的年輕歲月就這樣被惡習消磨,就更讓浪子沒動力振作了。於是日復一日得過且過,人還沒老而生活與精神卻已僵化甚至開始老化了。
這就是當個浪子的代價。
就因為回頭的浪子少之又少,所以從爸媽角度來看才會有「金不換」的感嘆。周處就是少數能知錯能改、回頭奮發的特例,才會被大書特書一千多年。而浪子跟屁孩的形成大多與家教和成長環境有關,所以古今大多數父母都有「孟母三遷」的警覺性,而且深知「三歲定八十」,幼年期是形塑一生的關鍵。當然三歲是誇大用語,我認為人到18歲差不多高中畢業前都還能形塑人格,但年紀是與困難度成正比。10歲以下孩童最容易培育好習慣,小五小六就開始叛逆初發,國中三年則是叛逆暴衝,一些基本價值觀也慢慢成形,高中三年通常延續國中甚至強化,價值觀則是從成形到定型。當然有些人18歲過後無論進大學或直接就業都還能持續進修,而且不少人20多歲甚至三四十歲才開始進修最後得到學位甚至能研發自創,但這種後來居上、彎道超車的例子終究少於年少走歪,成年後無力修正的常例。慣性的力量有多強大每個人都不陌生。
至於「少年得志大不幸」會讓不少人迷惑而且聯想到「英雄出少年」,為何同樣針對少年卻出現完全相反的解讀?我認為認同「少年得志大不幸」的人們對少年的集體人性跟言行思維是觀察冷徹的。少年心性禁不起捧,過量的掌聲與讚美會讓少年少女們忘了自己是誰,以為自己真的是絕世英豪匡世女俠,看不清自己的勝利可能很大部份只是出於僥倖。而缺乏江湖歷練的他們分辨不出真誠讚美還是別有居心,容易因為別人一點掌聲與肯定而遭到利用甚至陷害。更危險的是,少年得志後容易驕傲,人一驕傲,優點強項會被削弱,而弱點要害會急速放大。驕傲導致鬆懈隨便,然後門戶全開,等於歡迎敵人來捅;或是設下超出能力範圍的目標而自爆。另外,得志的少年最容易感染惡行,沒多久就養成惡習,在「年少定終生」的規律下一輩子就差不多廢了,得了志卻付出終生歪掉的代價聽起來很殘忍又不講武德,卻是隨時發生在生活四周。
相信很多人會後悔自己年少輕狂而浪費青春,現在則有了年紀而且資源有限加上體能不如以往,所以不敢進修冒險。這些顧慮都很實際,冒險進修不一定就有收穫,但只要在資源與能力範圍內去作哪怕是一小部分的變革與嘗試,就算失敗,除了生活不會因此垮台外,這些變革與冒險也證明了你敢衝,敢做,一旦做了,就有翻身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你能在嘗試中學到並累積經驗,提高下次的成功率,我以前有個朋友長年待在某國營單位的某個涼缺,真的很涼但薪水不多福利也差,他整個年輕歲月都這樣涼涼度過,也不時哀怨錢不少賺、物價上漲、買房困難、炒房去死、政府沒用之類的憤世話。到了快40時在一番慎重考量後突然決定離職去做板模工,學個技術。他離開了大都市的舒適圈跑到某外縣郊區某間工廠住進宿舍,宿舍還沒有廁所,他得特地買尿壺。每天五點半就得起床忙到傍晚五點半,回宿舍洗澡吃飯後大概八點就躺平睡到隔天,日復一日。可惜他畢竟沒有從事藍領的經驗,體能也偏坐辦公室類型並不粗勇,做板模對他來說不只太硬,他也無法適應藍領工作的生活型態,種種原因下他撐了幾個月就離職。但我當時認為他起碼敢離開舒服圈去冒險,他在社群的自介上寫「我覺得我還可以」讓我感覺到他的生活有改變的契機,只要他敢冒險又不放棄,就算這次失敗,以後還是有機會。結果離開板模工四個月後他找到大都市某公司的微勞動內勤人員,薪水頗優外福利比照勞基法,這是他人生第一次進入福利比照勞基法的公司,同時也交了個女友,這是過去十幾年來他可能有想過但從來沒指望自己能有福氣享受的人生。或許中壯年甚至老年重來的風險不小,但只要衡量資源與能力後做出合理範圍的冒險,每一次變革與嘗試都可能是改變命運的契機。
寫於2023.06.1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