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貓咪抱睡.jpg

    有時在社會新聞或生活周遭看到一些行徑誇張甚至犯法的傢伙,挺他們的親友也不意外地找遍理由幫他們洗白。整理下來不外乎這四點:

 

    1.「他只是個孩子ㄚ!」

    2.「他最近壓力大,一時情緒失控,平時他人很有禮貌的。」

    3.「她沒有惡意,只是表達方式跟別人不一樣。你不要想太多,什麼都往負面   解讀!」

    4.「她有創傷,以前受過刺激,不要逼她,她人不壞!」

 

    第一句出現頻率已越來越低,我想超過九成民眾聽到這話拳頭握更緊或直接抄傢伙,加大「孩子」(像是ㄎㄎ市長XD)與其親友的安全威脅。但其他三句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讓多數人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反駁。其實後三句跟第一句同樣都是狡辯,其套路都是先訴諸犯者無不良動機,然後把犯者的犯行歸咎於外在因素:壓力大、別人錯誤解讀、以前受過刺激。最後高喊「他也是受害者阿~~」。

 

    我想問題就出在他們以為的「無不良動機」上。動機的根源是「思維」,多數做出誇張行徑的人都抱有偏差觀念、錯誤思維,這些歪掉的思維絕不是短時間猛然形成,而是從數年到十多年到幾十年的言行舉止一點一滴累積而成,什麼挫折壓力受傷害都只是導火線。酸民就算壓力解除又一帆風順依舊繼續當酸民,這是他多年養成的行為模式。人不會因為壓力大就砍人,而是他本身就有砍人念頭,再遇到外界刺激就血紅眼了。

 

    至於「他沒有惡意,只是表達方式跟別人不一樣」就典型的幹話。講這種話的螂人如同說服別人「大便很好吃」,但別人用同樣的話說服他他馬上抽刀。你在想什麼就做出什麼樣的行為,心懷優越感的人自然就講不出什麼溫暖又鼓勵人的話;你真的關心一個人就不會用嘻皮笑臉或破口大罵的態度去給他建議,而是很注意自己的表達態度,深怕傷了他;你真的愛一個人就不會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嘴對方還自吹「我是為你好」。ㄚ有些人很愛「曲解別人的作為」,用自己腥羶色的扭曲心裡去解讀他人還以為自己開上帝視角,這也是惡意與惡行的套路之一。而這種螂人也千篇一律地認為自己沒有惡意,只是表達方式跟別人不一樣。

 

    至於「她有創傷,以前受過刺激」這就漫畫看太多了。現實人生不像影視漫畫那麼戲劇性,什麼一個人因為某一事件而心智大變,這種的機率不高。多數人是長期以來所想所說所作逐漸養成言談習慣、行為模式、價值觀,也塑造了相匹配的生活與個人氣質。「單一事件創傷論」依舊是卸責思維,把自己現在的狀態歸咎於過去的某個人事物,拒絕承認現在的狀態是自己逐步「建立」的,就算不如自己的理想。

 

    歪個題外話,推理小說有不少熱門題材,其中之一是「人的兩面」。很多作家喜歡塑造一個什麼雙重人格或多重人格兇手,或是人前紳士君子人後變態虐姦之類,來主張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表面上的正常不一定是正常」等等。然後有讀者就聯想到新聞上ㄧ些殺人案件,當記者去訪問兇手住家附近的鄰居時都得到這類回答:「他平常都乖乖的ㄚ~看到人都會打招呼,看不出來他會殺人……」、「有點害羞吧~~話不多」、「平常看他蠻有禮貌的,沒什麼不對勁…..」。鄰居這類的回答似乎更鞏固了不少讀者心中「人很會偽裝,很虛偽」的想法。

 

    我認為這些回話只是鄰居為了不想惹事而對記者採取的「客套回答」,不代表兇手就是兩面人。首先,多數民眾不但不想成名,連不小心被電視鏡頭拍到都覺得反感,他們看到記者來採訪時自然就會避開,但有些人還是運氣不好被記者堵到,於是只好隨口說些場面話敷衍過去,不要引起觀眾的注意。第二,鄰居家出了殺人犯,左鄰右舍就算知道ㄧ些內幕也不會說出來,ㄧ說就得罪那家鄰居!如果以後還會來往,何必多樹立敵人?要是鄰居跟殺人犯的親人交情不錯,那就更不會在媒體面前多嘴。就算沒什麼交情,鄰居又何必跟同樣沒什麼交情的嗜血狗仔記者多講?在多數人眼中,媒體記者就是麻煩,鄰居出個殺人犯也是麻煩,避開所有麻煩是自然反應。所以「看不出來耶~~平時跟他說話都還蠻正常的ㄚ」、「他平常還蠻有禮貌的~~」這些說詞都不代表什麼,「正常」、「禮貌」、「客氣」是大眾在評價別人時最常用的幾個客套詞彙。

 

    編一個謊言都很難了,那要長時間當個人前紳士人後變態的兩面人不被看破,這大多只存在於小說中。ㄧ個人如果有人格違常,她在說話做事中就會不經意地展現出來,而且那些「展現」可不是在什麼小細節,而是大家都會注意到的言行舉止,而且是會引起大家反感的言行舉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由時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