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貓熊心理學.jpg

 

    這幾年陸續聽到幾個高中大學同學和學長姐弟妹之近況,沒人成為明星網紅XD,也無人進監獄或進國會XD,也沒有誰經歷電影或美韓劇般的人生逆轉還是奇遇之類。他們任職的工作與生活方式都符合他們的性格,他們現在的思維言行跟十幾二十年前的高中大學時期沒什麼差別。而我現在做的工作符合我的個性(包括壞習慣 ^^||),也做了快十年,同事和我十年來各自維持一致的言行做事風格,沒有誰性格大變判若兩人,大家都展現出人格的穩定性。與不少懸疑推理小說或驚悚恐怖電影不同,現實中的人事物平板單一又連貫。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實屬罕見,多數人是表裡如一,相由心生,觀其言行就能知其人跟預料其日後走向。

 

    雖然不少勵志書籍和諮商心理學派,以及生活中的電影漫畫都反覆強調人的潛力無限,能透過學習去改變命運。但實際上任何人的可塑性都有限,原生家庭和校園環境依舊塑造並鞏固了主要人格。我認為台灣人大都在國小到高中這12年人格成形,在18歲也就是高中職畢業後人格定型。有念大學的還有機會接觸其他領域來修正或多元化自己的人格,但最多大學畢業後就完全定型。之後不管是就業還是念研究所都對人格影響甚微。這種由家庭跟校園環境塑造的主人格很難透過後天學習去扭轉,畢竟在環境中培養出來的慣性牽引絕大多數人的一生,習慣成自然,久了變人格,而人格決定命運。

 

    但有趣的是台灣人通常在大學畢業十多年後會出現一段「反省修正期」,這期間他們會做些重大改變,像是戒酒戒菸,或開始固定運動,或開始學投資理財,或換工作,或修整外表注重穿搭等等,平均發生年齡在35~45歲之間。在我看來這不意外,因為人在30歲以前不會想到要反省自己,未滿30的年輕人遇到挫折大都認為錯在別人,或社會有問題,自己是眾人皆醉我獨醒。他們喜歡用自己習慣的做事方式一路幹到底,儘管頭破血流也深信自己是堅守原則,不跟他們眼中庸俗的社會大眾同流合汙,不想被社會「扭曲」。但差不多過了35,他們就慢慢發覺自己十幾年來好像都在經歷同類型的挫折,自己所堅守的那套「原則」似乎問題重重,並沒有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十多年來一直反覆摔在類似的坑也讓他們又傷又累,使他們開始懷疑與反省自己過往的言行做事,這就成了他們改變的契機。另外,35~45是多數台灣人結婚成家做爸媽的平均年歲,角色的轉換與責任感也促使一部分的他們去修改生活習慣,也讓他們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一些35~45歲的人們雖然會感嘆自己不再年輕,但還具有主動學習與挑戰或調整自己的意願,如果在這段期間學出興趣或成果,或調整出比以往更舒適的生活,嘗到甜頭的他們就更有意願繼續學習跟挑戰,也有動力修正自己,不會把調整看成「丟棄自我」那麼嚴重。他們之後也較有彈性與韌性來面對未知的生活。但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反省修正期」,很多民眾在20多甚至1819歲人格定型後就一路維持到命終,有些人是爸媽家教不錯所以還能靠父母培養出的良好觀念言行平順過一生,而沒這福氣的人們則在「老天不仁」、「這就是命」的感嘆下終老,憤世一點的就高喊政府社會對不起他或身邊的人扯他後腿等等。

 

 

    但反省修正不是什麼短期神蹟或必勝心法,而是漫長的摸索。不是每個人反省過後都能得到提升,過去的慣性依舊存在,有人甚至反省後得到更糟的結論。以前一個友人因為年輕時談了幾段戀愛都沒有下文而心冷,在「反省」過後她得出「活在當下,順著感覺走」的心得。之後她在選擇男性上加重了鮮肉和顏值的比例,慢慢地她也接受一夜情、床伴等關係,也曾有過不錯的短期伴侶。但她後來說她還是不習慣這種短期關係,還是渴望交個正常穩定的男朋友,可是這明顯跟她先前得到的心得衝突。當她「反省」出「活在當下順著感覺走」這心得時,她選到渣男玩咖的機率自然飆高。而她又不是玩咖,卻反省出一個玩咖似的選人標準,用玩咖似的選人標準去擇偶,結果越選越錯……她沒有透過反省得到修正,而是走向錯亂,包括我在內的旁人也只能旁觀。

 

        反省修正過程通常成就感不多,但挫敗感卻很沉重,要持續違逆自己長時間養成的習慣都是痛苦,而所謂好的結果也只是可能性之一,更有可能是一事無成,或是比修正前更糟。所以不少人寧可維持現狀也不想改變並非只是懶惰,而是考量付出成本與成功率而選擇躺平。任何改變修正都要付出成本,尤其是往好的方向改更是大幅成本而且未必成功。但資源未必能重新累積,時間更是賺不到的資源。不利的是,人過了45的心態會比35~45落差更大。像是體能衰退而影響學習做事成效,疾病開始報到也讓人心情上更消極無力,不願改變。「我都活了40多年~~要重新學還是調整都太晚也太麻煩了,又不是年輕人。」的想法一般都出現於中年時期。當然也有活到老學到老的例子,但這都少數例外。人的生命終究受限於生理與環境,雖然思維的力量強大。但還是需要健康的身體才去實行。

 

    雖然這篇著重35~45歲普遍出現的反省修正期,但我不是說這段期間一定要反省修正才能越過越好。就好像年少未必要輕狂,省思是強迫不來的。能否自己反思也要靠緣分跟悟性,老來才調整也未必差,像我身邊有長輩55歲以後才開始爬山,爬到現在74歲身體越來越強。

 

    但沒有反思卻又能活的快樂的人,我目前還沒遇過。

   

     Mario  整理發表於2022.5.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由時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