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賈詡4  

 

7.

 

         賈詡被網友封過的稱號有「神算」、「亂世分析師」、「毒士」、「腹黑老宅男」,而古人的讚美更直爽,像是「一言興邦」、「天下論智計並歸賈氏也。」、「詡之識略,實蓋一時。」、「奇策密謀」、「算無遺策」等等。但老賈也收過負面評價,如南宋著名詞人陳亮就罵「漢室再亂於賈詡,終於董昭。」但歸納起來是好評遠多於劣評,不過後人的好評都是著重其智謀,幾乎沒人認為賈詡是個正派人士XDDD,「私心、城府」、「老狐狸的算計」往往是後人對他的主要印象。

 

    在我看來,賈詡的「算無遺策」真的厲害,但沒有到匪夷所思、不可思議的地步。從他的一生來看,他具備幾個特長:

 

  1. 1.    懂人性,從人性去推演人心。
  2. 2.    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推測對方的行為思維,然後預測其下一步。
  3. 3.    冷靜評估、穩健行事。
  4. 4.    情蒐做足。
  5. 5.    人活於世,自保為先。再大的理想都比不過命一條。

   

    當曹操在208年吃掉荊州,打算乘勝追擊順江攻打孫劉聯盟;當曹丕在220年剛登上王位準備拿吳蜀兩國開刀時,賈詡兩次都給相同諫言:先治理國內,不用急著打仗。賈詡兩次都看出曹氏集團的領地存在不少不安定因素,而敵人實力比大曹小曹所預料的還強。一消一長之間,就沒占什麼軍武優勢。所以賈詡強力主張先把統治區域治理好,讓民眾安居樂業,蓄積國力,然後等待時機,不必強行出戰。賈詡很了解吳蜀占有地理環境的優勢,軍隊強攻是吃力不討好。要是連年爭戰陷入膠著,加上沒有好好治理國內,只怕叛亂就會四起,或是中央發生政變。所以先增強本國的民生基礎實力以立於不敗,如果日後吳蜀內部動盪而國力減弱,變局就來臨了。由此可見賈詡對時局的冷靜評估,然後作出穩健實際的戰略。

 

    在太子奪位戰中,賈詡給曹丕的建議也很實際,就是「低調,做好身為布衣士人的本分,盡好孝道,對外展現自己的德性和風範」。強調「布衣士人」就是要曹丕不要有貴族子弟的炫富擺闊耍特權等行為,身為貴族依舊保持著平民百姓的樸實作風,把事情做好。盡好孝道更不用說,中國幾千年政治中「孝」一直都是金字美德,政治人物對父母盡孝就是累積政治資本最好的方式,這兩點不過是中國政治人物的基本功。但賈詡會給這種建議並非因為他守舊又沒招,而是他看準曹操一定吃這套。曹操多年征戰,從幾百人的小兵團發展到統領整個大北方,13州佔有10州。在這過程處理不少凶險的局勢,唯有務實的能力和實際又長遠的眼光才能開拓家業,任何不切實際、打高空的看法在亂世中很快就會身死族滅,所以只要表現出務實的行為舉止,就能得到曹操歡心。

 

    而我認為,賈詡之所以支持曹丕,是因為他看到曹植身上有太多足以壞事的問題點。

 

    曹植是典型的文藝人才,「言出為論,下筆成章」,也具有銳利的政治眼光。而他身上也有不少文人氣息濃厚的習慣:喝酒毫無節制,率性而為,也不會認真修練自己的品德。如果曹植只在藝文界發展,這些習慣就無傷大雅,可能還有加分效果;但他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這些習慣就很容易扯他後腿,成為敵人攻擊的把柄。

 

    西元219年,曹操派ㄚ植率軍去援助被關羽圍城的曹仁將軍,結果ㄚ植在受命當天酒醉到起不來,曹操氣得取消他的統兵身分。在之前又發生了ㄚ植乘著馬車在皇城內部狂飆,還擅自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使用的禁道上甩尾,注重禮儀規矩的曹操暴怒,把皇城警衛長拉來砍頭,曹植也失寵了。而曹植又大辣辣地跟楊修、丁儀等官員搞私交,這些人也不怎麼低調地幫曹植在奪位戰中出主意,結果又惹怒曹操。曹操擔心曹植自結黨羽來亂政,就殺雞儆猴,砍了楊修來警告曹植這一掛。

 

        以賈詡的價值觀,他不會支持這樣的人。賈詡是穩健保守派的務實主義者。雖然他也有理想(後面會講到),但他絕不會讓理想在現實環境中強行闖關,因為這會害到他自己和家族。曹植身上的特質,可能是明君但也可能會誤國。賈詡不想冒險,他認同穩健務實的統治者,所以她支持曹丕。

 

 

 

 8.

 

    從賈詡和歷任主公的互動,就能看出他對人性的深入解讀。

 

    歷代無數讀書人都對帝王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認為帝王應該要做到「聖君」的標準。像是克制欲望,每天勤政,心胸寬大,包容逆耳忠言以及各種自己不喜歡的論調,不能享樂,也不能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每一件政務和皇室內的事情都能英明地做出正確決斷……簡單說,士人們認為皇帝不能有「為私」的一面,必須一心為公,永遠英明,才能帶領官員治理好天下。於是士人們認為再怎麼高標準要求皇帝都不為過,因為這是為了天下百姓。

   

         但皇帝終究是人。他跟一般人一樣有性欲,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會偷懶,也有壞習慣,也會嫉妒、眼紅、利害算計,也有疲累、煩躁、憤怒、難過、害怕等情緒。不少士大夫根本不懂這點,甚至認為皇帝不應該有這些面向。他們抱持心中的「聖君」標準去和現實中的主公互動,然後就激怒了握有生殺大權的主公,自己做刀下鬼。

 

         賈詡沒有這個問題。他很早就知道主公握有生殺大權,自己永遠處於權力弱勢。他也很清楚主公有英明一面跟人性弱點;有無私的地方和為己的時候。所以賈詡不搞犯顏直諫,他不相信主公永遠英明。所以他在主公身邊時常提高警覺,而且不用等到主公擺明不爽了才小心翼翼。在李傕和段煨身邊時,賈詡都得到厚待,可是賈詡沒有因此而鬆懈,他反而觀察出兩位主公都在防他,因為自己能力太強讓主公感到威脅。所以當一般人得到優待而決定留下時,賈詡反而打包行李閃人。

 

         賈詡介入太子奪位戰中,他明明支持曹丕,卻不直接向曹操表明自己的看法,而是提醒曹操袁紹父子和劉表父子的實例。比起直接講誰好誰壞,不如舉出有說服力的案例,讓主公自己去判斷來的有效果,而這樣做也能確保賈詡自己的安全。因為曹植和曹丕都是曹操的兒子,當曹操屬意未定時,無論支持哪一邊與批評哪一邊,都可能會讓曹操不爽。如果曹操後來決定立曹植為太子,那明確表態支持曹丕的賈詡就不安全了。就算曹操一樣立了曹丕,但日後也有可能依舊厚待曹植,那賈詡當時如果直接讚美曹丕然後批判曹植,一樣會讓曹操猜忌,懷疑賈老鬼是不是想挑撥我跟兒子之間的感情?主公也有「為私」的一面,老曹辛苦打出北方天下,他最害怕的就是就是自己創建的「家產」被外人奪走。所以他一定會防範臣子,尤其像賈詡這種威力強大的謀士。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裝成中壢李姓客官,用偽裝成的旁觀者身分去發言,然後不要直接表明誰好誰壞,而是用舉例去旁敲側擊。當然,賈詡能成功,是因為他摸透曹操的行事作風和思維,從一開始支持曹丕,他就有十拿九穩的把握。

 

9.

 

          在專制時代,皇帝、主公對旗下的臣子謀士永遠都有戒心,尤其是從敵營叛逃過來的臣子或將軍,覺得這些傢伙既然今天能叛逃到我這裡,哪天也有可能叛逃到其他陣營,甚至直接背叛我自己當王,收割我的「家產」(後來的司馬家就是直接收割曹魏政權)。無論這些叛將立下再大的功勞,還是消除不了主公的猜忌和恐懼。

 

          賈詡摸透主公這種心理,他很晚才跳槽到曹操旗下,而且之前先後待過四個陣營,加上自己能力太強,這絕對是讓曹主公猜忌的完美槍靶。光是服侍過四個主公,這在天下人眼中忠誠度根本紅字沒得補考。只怕自己剛踩入曹魏政壇,暗處幾十支輿論利箭就已經射過來了。面對這種凶險的環境,賈詡的處理方式就是低調,不和政壇人士私交,下了班就回家,兒女嫁娶也不去攀附世家大族,完全不經營私人黨派勢力,也不加入任何私人黨派。這樣的表態是為了讓曹主公放心。當然,賈詡也不是只用守勢,他的「攻勢」就是幫助曹丕奪位。在我看來,他算準曹丕上位後會獎賞自己,所以自己和家族只要等曹丕的賞賜就好了,而在賞賜到來之前絕對不能做出讓小曹不放心的舉動,像是結黨營私、培植私人勢力等等。賈詡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我是半路叛逃過來的,那我更要乖乖地、默默地幫主公做事,不能高調求名求利求權力。以上那些好處我就做到讓主公主動賞賜我,主公的信任就是最好的防護罩。而曹丕上台後的發展也都照著賈老鬼的預測進行,賈詡當上太尉,並且跟小兒子一同被封侯,大兒子則當了駙馬。

 

          不少士大夫想法天真,以為只要充實自己的學問,盡情發揮長才,就能得到主公重用。或是認為自己犯顏直諫,據理力爭,一心為天下,主公就能聽進去。他們都忽略了主公也有缺點,更沒有照顧到主公「為私」的一面,他們不懂人性。什麼是人性?不講學術用語,以我所觀察到的人性面向,就有:

 

    1愛臉面,喜歡掌聲和讚美。

    2熱愛成就感,討厭批評。

    3趨樂避苦,趨吉避凶,習於安逸,討厭辛勞。

    4先為自己,再為別人,利害算計。

    5愛自己親人遠多於愛他人親人。

    6寧可賴活,也不要好死。

 

         賈詡就是觀察到這些點,然後他以這些人性為基準,去預測每個人後續的行動。另外他也以不違逆人性的方式去輔佐主公,像是他不會應跟主公論辯,讓主公下不了台,也不會直接講自己的看法而遭到猜忌。他很善於滿足主公為私的一面,像是力勸張繡投降曹操時,賈詡就推測曹操一定會寬容張繡給全天下看,所以賈老鬼順水推舟,給老曹博取天下美名的機會。老曹得到美名和張繡的悍軍,張繡和賈詡則在小陣營得到重用,各取所需,大家都爽。

 

    (未完,待續)

 

    MARIO寫於2019.6.20~6.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由時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