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識人學背面.jpg

2.

 

    皇帝下葬了,事情還沒完。

 

    雖然司馬昭殺掉成濟兄弟來保住賈充,但「殺死皇帝」如此重罪卻只處死兩人了事,只怕會給人包庇之嫌的話柄。於是他上書太后,先強調自己當天事先飭令士兵不能傷害皇帝,違者軍法治罪。又說成濟不聽命令,直衝兵陣手刃皇帝,自己只好將他就地正法。然後又再一次噁爛地大談人臣大義,說什麼「自己身為大將軍,應該遵從皇命,視死如歸。但因為皇上意圖加害太后,毀滅宗廟,微臣身為將軍,為了安邦定國,只好仿效周公、伊尹這些骨灰來阻止皇上無道,維護社稷。我命令士兵不得傷害皇上,但成濟卻違令出手,導致慘劇發生,我的心肝腎都快震碎,不知道要墮到哪一層地獄了~~~」巴拉巴拉扯一堆(內容還重複),重點來了:「大逆無道者,按照法律要滅三族。成濟逆賊,凶殘狠毒,禍國亂紀,就算死刑都無法抵罪。所以我交付御史要拿下成濟三族,明正典刑。」

 

    說到推卸責任還振振有詞,司馬昭絕對是三國時代第一。此篇上書堪稱政治鬥爭學的教科書,完美展現「切割」、「偽裝忠誠」、「說謊」、「示弱」等技巧,外加第五招「斬草除根,趕盡殺絕。」,可說是奪取權力的集大成之作。

 

    可憐的成濟兄弟,幫主公幹髒活不但沒得賞,還連同全族成了替死鬼群。成濟的遭遇正說明了小老百姓和中低階官吏將兵永遠只是皇家與貴族之間權力鬥爭下的棋子,除了任有如棋手的權力者擺弄之外,沒有其他選擇。甚至聽命行事後也未必沒事,隨時可能被當作棄子犧牲掉。基層人物只能聽天由命,期待乖乖聽話後可以安穩地有口飯吃,而中國更多時代則是乖乖聽話後連一口飯以及一個可以放心睡覺的小屋子都沒有。成濟當時如果違抗賈充的命令,下場可能也是滅三族,看是被賈充滅還是被曹髦滅。而成濟乖乖執行命令,還是被司馬昭滅三族。中國平民百姓的慘劇沒有結束,在成濟之前和之後持續大量重演。

 

    另外一提,司馬昭詢問陳泰「天下人會怎麼看我ㄚ?」這句話中,「天下人」指的是世家大族。在科舉問世之前,政治始終只有皇室和世家大族才玩得起。政治高層的權力鬥爭老百姓根本插不了手,所以沒有哪個政壇高層會在意沒權力的老百姓對自己的看法。奪權篡位這種事的關鍵在於爭取世家大族支持,尤其是世家大族中的領頭羊。所以陳泰沒出席,司馬昭就全身冷汗,因為陳泰的父親就是那套赫赫有名的「九品官人法」的制定者「陳群」。「九品官人法」的核心就是

讓世家大族的既得利益與裙帶關係就地合法化,等於是曹魏政權主動來一場利益收買,以換取世家大族力挺,陳群也因為訂出此法而讓陳家成為世家大族的頭兒。而陳群的本領可不只這樣,訂出九官鳥法後就升任行政院長(尚書),後來還跑去當「鎮軍大將軍」(軍職中的老二,僅次於大將軍)。曹丕病重快掛之時囑託的三位輔政大臣,陳群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兩位是司馬懿和曹真),最後他當到三公之一的「司空」,類似現代的「交通和建設部長」。一連串的從政經歷就已經嚇死人,而他還有軍事貢獻。曹真遠征蜀漢時,陳群兩次擋下曹真的作戰計畫,因為他認為曹真的計畫有所缺失,曹魏軍隊也因為陳群的建議而損失不大。

 

    因為陳群的文武活躍,穎川許昌陳家就從原本的知名望族直接跳升為世家大族的領袖。陳群死後,陳泰繼任陳家族長。相較於老爸的文武雙全,陳泰的政績偏重於軍事,對東吳跟蜀漢都交過手,沒有敗績。以陳泰的能力是無法讓家族更加顯赫,但維持原本的權勢地位已經是綽綽有餘。所以司馬昭不能失去陳泰和整個陳家,陳泰一人之言可直接抵銷數十萬老百姓之口。這就是世族政治。

 

    滅了成濟三族後,司馬昭還剩最後一個步驟,來給「甘露之變」畫下血腥的句點:擁立新君。

 

3.

 

    應該有讀者感到疑惑:司馬昭是誰,跟司馬懿有什麼關係?曹髦又是誰,是曹操的孫子嗎?ㄚ曹操、劉備、孫權、司馬懿、趙雲、關羽、孔明這些人呢,怎麼都沒出現?

 

    首先,三國時代是對東漢末年到西晉統一中原這段時期的概稱,大約是從西元184年的黃巾之亂一直到西元280年西晉滅掉東吳一共96年的時期。而我們耳熟能詳的劉關張、曹操、孔明、孫權等人都是活躍於三國時代的前到中期,像關、張、劉、曹都死於219~223這幾年;趙雲229年病逝;孔明234年累死在五丈原;司馬懿也於251年病逝;最晚死的孫權則撐到252年。到了甘露之變發生的260年,這些老一輩都已過世,換他們的兒孫輩在爭奪天下,像「ㄚ斗」劉禪已在蜀漢主政37年;而東吳則由末代暴君「孫皓」的前一任君主「孫休」當政,他正努力減輕百姓的賦稅,以及為朝政上的派系鬥爭苦惱,兩國都因為國內積弊已久的諸多問題而逐漸衰弱。

 

    而曹操一手打下的大魏基業也已經被司馬家整碗端走。在此回顧一下,曹操過世後,由兒子曹丕在220年正式篡位,東漢滅亡。接著歷經「曹叡」、「曹芳」兩任皇帝後才傳到曹髦。而在曹芳主任期間的西元249年,司馬懿以61歲的老邁之軀發動「高平陵政變」,一舉奪掉曹家政權,主要政敵不論皇室或大臣全被司馬懿誅殺滅族,曹芳成了傀儡皇帝,有名無權。但這場政變也激起不少對司馬家族不滿的將軍出兵反抗,最嚴重的是「淮南三叛」,又稱「壽春三叛」或「揚州三叛」,就是位於大魏帝國東南方軍事重鎮「壽春」的不同鎮守將軍先後三次討伐司馬家族,而通通被司馬家血腥鎮壓。而在淮南三叛被逐一消滅後,擁護曹家皇室的勢力消失殆盡。

 

    西元254年,曹芳與禁軍統帥和幾位大臣密謀殺掉司馬師(司馬懿的長子),結果事跡敗露,司馬師一怒之下廢掉曹芳,改立14歲的曹髦為新皇,也引起壽春守將「文欽」和「毋丘儉」不爽,淮南第二叛爆發。曹髦剛登基時,大臣「鍾會」稱讚他「文采實力等同他叔公曹植(被後世稱為才高八斗那位),軍事才能可媲美太祖曹操!」鍾會本身的文采和治軍實力都很強,所以這段評論可不是嘴炮。而司馬師聽完這段話後皺起眉頭,傀儡皇帝當然越無能越好,結果司馬師要死不死扶了一個文武全才的少主登基,以後恐怕會出亂子。曹髦能力的確不弱,而且行事穩重得體,謹慎成熟。沒有年輕人的暴衝,顯得少年老成。他登基後派人觀察風俗,糾察失職官員和冤案,撫慰百姓和士兵。自己更以身作則提倡節儉,縮減後宮的開銷以及皇宮內一些華美服飾與出行排場,也撤掉諸如樂伎、伶人之類沒什麼實質作用的人事物。除此之外,曹髦不時下詔給正在打仗的魏國將士,打敗仗時遣使好言撫慰,幫死亡將士的家屬善後;打勝仗時派人擺宴犒賞,讓士兵吃喝整天。

 

    14歲的曹髦已經很努力了,但與此同時司馬師的權力也一步步擴大,在宮廷中享有的特權越來越多。曹髦越來越感到芒刺在背,曹芳被強行廢掉的例子就在眼前,如果不趕快有所作為,只怕自己又會是曹芳的翻版,所以曹髦才會拼了命的親政,想盡快培植自己的勢力以及打壓司馬家。西元255年司馬師病死,曹髦抓住機會,下詔給司馬昭(司馬師的弟弟)要他留在許昌,軍隊則交給其他大臣帶回首都洛陽。這招非常高明,如果成功的話就能拔掉司馬昭兵權外加讓他遠離權力中樞,以曹髦當時15歲的年紀能使出這戰術很不簡單。但可惜他遇到的是權鬥老手。司馬昭馬上回覆,請求皇帝讓他回到洛陽,接著不等皇帝的再回覆,馬上率兵啟程,在最短時間衝回洛陽。他不讓軍隊離開自己,而自己也絕不離開洛陽這個政權中樞。回到洛陽後,司馬昭馬上繼承哥哥司馬師的大將軍職位,以及哥哥所享有的所有特權,曹髦的計策落空。

 

    一年年過去,曹髦的壓力和挫折感越來越重,尤其是自己能力不弱,加上振興皇室的責任感,讓曹髦一直拼命要突破司馬家族的權力之圍,然後是一次次失敗。他發現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是只有「下詔,還是下詔」,連下詔的內容都無法憑己意撰寫。他不想當傀儡,但形勢比人強。最後曹髦又想出一招:他拉攏幾個大臣,密謀在某天的朝政上連署廢黜司馬昭。曹髦同時也暗中集結效忠於他的士兵,準備用武力逼司馬昭就範。曹髦在「起義」之日前一晚秘密向大臣宣布戒嚴,以防消息走漏。結果他拉攏的大臣裡面還是有司馬昭的爪牙,就是王沈和王業。兩人祕密通報司馬昭(通報完了還回去皇帝身邊繼續當內奸),司馬昭立刻集結禁衛軍防範。而曹髦看到司馬昭集結軍隊也知道東窗事發,只好率領僮僕加士兵三百多人強行出兵。

 

      然後就來到故事的最開頭。曹髦「御駕親征」,最後戰死「宮場」。

 

      這就是西元260年,曹魏的政治局勢。

                Mario於2019.7.14~7.18發表於臉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自由時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